位置: 首页 > 特 稿 > 特 稿 >> 正文

推动非遗传承保护 打造菏泽文化高地

作者:仝兆朋   来源:中国网   关注:   时间:2014-11-06 01:26:25

 

20141106103620134.jpg
山东省政府网:黄市长,您好。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菏泽一直以“非遗大市”著称,您能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黄秀玲:好的。首先,衷心感谢省政府网长期以来对菏泽文化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广大网友对菏泽文化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菏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曲山艺海”和“唢呐之乡”、“古筝之乡”、“杂技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文化大市”、“文化强市”、“鲁苏豫皖四省交界文化科学发展高地”建设,形成了以“中国牡丹城”和“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为标志的特色文化。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起,全市共调查线索18000余条,搜集项目近4000个。截至2014年上半年,菏泽市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项、77项、140项、510项,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2位、51位、207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今年7月,山东花鼓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菏泽市文广新局也是我省唯一获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市级先进集体。
省政府网:最近,很多地方为对非遗进行整体保护建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菏泽有没有通过这种方式来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呢?
黄秀玲: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对辖区内的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从2011年我们就开始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
菏泽古为曹国,后改为曹州,清雍正年间设曹州府,所辖区域与今菏泽市辖区基本相当。曹州文化历史悠久,特点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底蕴深厚,门类较为齐全,价值独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空间。2012年9月,菏泽市启动了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2013年6月,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省文化厅批准为第二批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年,我们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总体规划,以后,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以总体规划为蓝本开展一系列建设工作。
省政府网: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什么特色呢?
黄秀玲:曹州文化历史悠久,地处“两圈一带”(中原文化圈、齐鲁文化圈,黄河文化带)交汇之处,特殊的文化地缘,使得空间内的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文化底蕴异常丰厚,文化特色非常鲜明,民俗原貌十分完整,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空间。与其他地区相比,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民间文化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六多”的特点:一是剧种多。中国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即"东柳、西梆、南昆、北弋"在这里都有充分的展现及融汇发展。仅本地形成剧种就有7个,有枣梆、大弦子戏、两夹弦等。二是曲种多。菏泽素享“书山曲海”之誉,流行曲艺种类有山东琴书、莺歌柳书、山东落子、山东花鼓等10余种。三是民间器乐种类多。有鼓吹乐、鼓乐、弦索乐、古筝乐、擂琴乐等。四是民间舞蹈多。远古“六舞”之一的“大濩”源于此,另有古老的三皇舞、商羊舞,及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花伞舞、抬阁舞等。五是武术拳种多。流传的传统武术拳种门类约有39个,如梅花拳、洪拳、佛汉拳等。六是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多。有面塑、泥塑、砖雕、织锦、纸扎、剪纸等。
省政府网: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文化艺术资源这么丰富,都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呢?
黄秀玲:可以说保护区内的这些文化艺术资源具有鲜活而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是历史价值。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端地和长期集中传承的发展区之一,曹州是探讨中华民族农耕文明起源的“风水宝地”。上古时期关于“三皇五帝”等中华民族先祖的传说、历史文献记载和众多遗迹、遗址,保留完整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等皆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曹州曾数次见证汉族与少数民族大融合,几度经历民族和人口迁徙,因此要研究和追溯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历史,曹州力量不容忽视。此外,曹州历史上出现了众多英雄人物,积累了深厚的人文资源。
二是文化价值。历史上曹州地处“两圈一带”(中原文化圈、齐鲁文化圈,黄河文化带)交汇之处,屡次处于黄泛集中之地,又长期居于兵家必争之地的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之位,目睹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迁徙与文化融合。特殊的文化地缘,善于吸收、包融、开放、凝聚的个性,使得曹州境内众多文化类型交汇相融,曹州文化便兼有中原华夏农耕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和齐鲁文化的特点,独具特色。
三是科学价值。曹州深受发达的农耕文明之熏陶,千百年来,为适应自然和地理环境,曹州人民创造和发明了许多极具科技含量的生产生活知识,曹州人民对农耕生活实践的科学总结,具有独特的科学研究价值,亦能给予现代人以启示和借鉴。尤其在各种手工技艺方面,原料的配制、温度的控制等都包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方法;中医骨科方面,作为我国中医正骨技术的良好范本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四是艺术价值。曹州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艺术表达上具有明显的平民性与生活化传统。我们有丰富的表演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这些多是发源于群众,扎根于基层,融合为日常生活。曹州的民间艺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曹州文化中质朴无华、平易近人的艺术审美倾向,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
五是社会价值。曹州文化既具有齐鲁文化的厚重度,又具有黄河文化的开放性,兼具有中原文化的凝聚力,以忠孝、侠义、重教、崇文、尚和、奋进为精神内涵,覆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领域,与人类生存、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这些积极的价值取向,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创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六是经济价值。齐鲁地区历来是经济繁华地区,工商贸发达。曹州传统技艺和民间工艺丰富多样,具有文化艺术性,又兼具很强的生活实用性,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同时也能创造出不少就业机会和新的商机,我相信也必将成为曹州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省政府网:菏泽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采取了那些保障措施?
黄秀玲: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菏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基础性保护工作。
一是完善遗产名录体系。菏泽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存续状态基本良好,这也是建设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支撑。非遗工作开展至今,我们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
二是出台遗产保护政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加强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规定: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建立完善传承人保护和培养规划,建立起有效的保护网,把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菏泽建设成为国家级“鲁西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规定:推进鲁西南民俗文化村建设,开展我市特色文化镇、村评选活动,每年建设10个以上的“非遗”传承研究基地……继续支持开展传习、展演活动,市级财政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专项资金。
三是健全研究保护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共建立各类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40多处,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2处,山东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1处。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4个。另外,我市还有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会、市华夏文化促进会、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县区地方戏保护中心等国有和社会文化遗产研究机构。门类齐全的研究保护平台,不但促进了我市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都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意识。
四是打造民间艺术品牌。近年来,我市坚持品牌带动效应,积极打造民间艺术品牌。菏泽市曾先后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中国牡丹城”、“中国牡丹之都”,被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联合推选为二00七“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在2008中国节庆高峰论坛·全国节庆年会暨改革开放30年中国节庆总评榜年度颁奖盛典中获得“中国优秀节庆城市”,辖区内的曹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舞蹈之乡”、“秧歌之乡” ,巨野县大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郓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古筝之乡”,巨野县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郓城县在第十七届亚洲金旅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好汉之乡”,单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长寿之乡”。2013年,牡丹区、单县、鄄城县、成武县和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东明县大屯镇被省文化厅评为第四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五是强化保护舆论宣传。一是与媒体相结合,通过《中国文化报》、山东卫视、菏泽文化网等市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二是与丰富文化生活相结合,组织开展了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鲁西南鼓吹乐大赛、菏泽市非遗保护剧种优秀剧节目汇演等一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三是与对外文化交流相结合,积极参加2013年中国曲协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法国组织举办的中国曲艺北方专场等文化交流活动。四是与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相结合,精心打造了一批非遗题材的艺术精品,在十艺节文华奖、群星奖评选和中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展示菏泽非遗资源的丰厚底蕴,扩大菏泽非遗的影响,营造“人人参与非遗、人人关心非遗”的浓郁社会氛围。
省政府网:在菏泽非遗保护工作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亮点工作,您能选取几个介绍一下吗?
黄秀玲: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我们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以点带面带动非遗整体发展。
一是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将菏泽文化资源进行整体保护而建立的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必将有力推动菏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二是广泛开展各类非遗展演活动。我们定期组织举办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鲁西南鼓吹乐大赛、菏泽市戏曲节、戏曲票友大赛等各类非遗展演活动。特别是,我们举全市之力打造的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以弘扬非遗保护为主题,以众多非遗精品项目为依托,囊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等非遗项目,是我们精心打造的非遗大型活动。2011年,元宵节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成功举办后,每年都会组织举办。
三是抢救挖掘曲艺类项目。菏泽素有“曲山艺海”之称,有很多民间曲种入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曲艺项目濒临失传,对此,我们进行了抢救性保护。通过整理恢复了部分优秀曲目,对传承人进行科学认定以及切实有效地保护,打造曲艺节目参加各种比赛等途径有效地抢救了曲艺类项目。2013年,《山东琴书在大学的创新教学模式》获首届山东省政府创新奖。山东琴书、坠子部分曲目多次获得群星奖、曲艺牡丹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奖项。课题《菏泽民间曲艺研究》列为省重点研究课题,2010年获省艺术科学成果一等奖。
四是“依团代传”破解濒危剧种传承难题。大弦子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大弦子戏由于没有剧团、缺少经费、传承人年事已高,亟需抢救保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以山东梆子和枣梆剧团为依托,选调优秀中青年演员和学员学习,跨剧种依团代传。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有剧种无剧团、有技艺无人传的难题。经过努力,大弦子戏传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并今年7月重新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2013年9月,“依团代传”经验模式获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
五是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比赛及对外交流活动。山东梆子现代戏《山东汉子》、《古城女人》获中国艺术节文化新剧目奖、文化优秀剧目奖。山东梆子《选村官》、枣梆《枣树情》、大平调《法魂》等获得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鲁西南鼓吹乐《唱大戏》、两夹弦《爱心家园》等获得群星奖。坠子《慈母泪》获得牡丹奖。另外,菏泽坠子表演艺术家、鼓吹乐表演艺术家、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大师多次出访法国、东南亚等国家交流演出,受到外国和华人朋友的热烈欢迎。
省政府网:菏泽在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您能介绍一下下一步将通过那些举措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吗?
黄秀玲:虽然菏泽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必须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好地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我们还将采取一系列举措。
一是加快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度。加快总体规划编制进程,充分结合菏泽实际,加大人员、经费等方面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为推进实验区的整体性保护尽早奠定基础,明确方向。并以总体规划为蓝本,推进实验区建设工作。
二是不断完善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市级第四批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民间遗留的非遗线索进行再挖掘。并在普查、挖掘的基础上,对普查中发现的重要线索、价值较高、濒危的项目,做好进一步抢救性挖掘和整理。进一步完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三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队伍。一是在继续普查申报的基础上,充实完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二是结合省文化惠民实事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加强对非遗保护传承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引进一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管理、专业人才,并加强培养。
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宣传教育。一是在中小学校进行普及性教育。二是依托各类媒体,对曹州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普及。三是组织举办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五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设施建设。全市每年建设10个以上的“非遗”传承研究基地;提倡建设各类民俗传习所;通过积极探索生产性开发利用,进一步健全非遗生产性基地体系。
六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规范使用好中央、省拨付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非遗保护工作和实验区建设不断推进的需要,积极与市财政协调,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非遗保护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仝兆朋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图文
   
地址:菏泽市中华路1009号 菏泽市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530-5310688  手机:13854069727
版权所有:菏泽市曹州村镇志研究院 技术支持:菏泽市曹州村镇志研究院 曹付恒
Copyright© 2008-2016 鲁ICP备16018957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