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曹口村志》摘录 > 回忆录 >> 正文

父母亲的照片

作者:曹恒顺   来源:   关注:   时间:2017-03-31 20:33:09

1.jpg

清明节快要到了。我慢慢地站在椅子上,从柜子的上方,把裹着父母亲相框的布包捧下来。我轻轻地打开布包,将老人的照片安放在桌子上。
父母亲的照片,是两帧放大的半身像。他们慈祥的面容,和善的目光,同生前一样。尽管相框上一点儿灰尘也没有,依然闪着原先的光泽,可我仍用柔软的沙团拂拭起来。就在这一刻,我感到,仿佛不是在拂拭相框,而是在抚摸父母的袖口。看看老人家穿的衣物厚薄,是冷还是热?我默默地想:现在,在那边,亲爱的爹娘,也有寒冷的冬天吗?虽然三四十年过去了,儿子一刻也没有忘记您的冷暖。
望着老人的照片,我在桌前站立了一会,深深地弯下腰去鞠躬。我的心里充满无限的哀伤,泪水伴随着思念,扑簌簌地掉落下来。
父亲的额头上布满皱纹,好似他人生艰难经历的刻痕,也好似他高超医术的结晶。长长的胡须,在胸前飘动,流露着一个长者的风范。他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宽裕。他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孜孜不倦地攻读祖上留传下来的医学书籍。不到20岁,他就开始独立行医。不到30岁,他就在济宁城内开办“石垣诊所”,足迹遍于齐鲁。1937年,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携同民政厅长李澍春,联合为他签发《中医证书》。据《成武县卫生志》记载,他医术精湛,辨症准确,用药恰当,疗效显著;诸多疑难杂症,经手而愈;他不计贫贱富贵,有患无类。
IMG_6640副本.jpg
父亲不以医术聚财,一生清贫,直到晚年仍是家徒四壁,毫无积蓄。“好好读书,多学知识;认真工作,精益求精。”既是他留给我们的遗训,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无尽财富。1972年8月他去世时,一幅挽联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生治病望闻问切精医理,四方景仰仁爱忠厚传后人。”
母亲神态安详,脸上含着笑意;头上戴顶黑色绒帽,衣领齐整,脖扣锁合。人们一见,就会感到她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只是她那稍许有些紧闭的嘴角,让人觉得她是一个经历过很多苦难的人。老人家吃苦耐劳,为我们树立了艰苦奋斗的榜样。母亲一生养育我们姐弟六人,疼爱有加,但管教也很严格。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在油灯下读读当天学的课文,给她听。记得有一篇乌鸦喝水的故事,她听了很开心,称赞乌鸦的聪明之后,想不到却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喝水的水,你们学生读作‘水’。可村里的群众,怎么说成‘匪’呢?”我回答不上来,母亲也没有追问,只是拍拍我的头轻轻地说:“睡觉吧,天不早啦。”事情虽然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但在我的心里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大概是我坚持学习中文,热衷编纂老家《村志》,探索当地方言奥秘的一个潜在原因吧?从这个角度说,母亲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啊。母亲去世,苍天怜悯。殡葬那天,天气晴而忽阴,下起小雨,令人伤感。
在我沉思的时候,儿子用盘子端着一株鲜花、两杯清茶,悄悄地放在爷爷奶奶像前。花是我的妻子前几天用大白菜心培育的,养在一个洁白的仿瓷碗里。大约有30公分高,就像一座小小的宝塔,造型非常美观。几片绿油油的叶子,娇嫩肥厚,闪光发亮,就像用翡翠制作的一样。一朵朵盛开的小花,黄橙橙,金灿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将近30年了,我们每年都培植一株这样的白菜花,在清明时节祭奠父母,寄托哀思。
 
    (节选自方志出版社出版的《曹口村志》,
        2012年4 月1 日《菏泽日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师碑 ·下一篇:曹恒顺回忆录(5)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图文
   
地址:菏泽市中华路1009号 菏泽市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530-5310688  手机:13854069727
版权所有:菏泽市曹州村镇志研究院 技术支持:菏泽市曹州村镇志研究院 曹付恒
Copyright© 2008-2016 鲁ICP备16018957号 All Rights Reserved